奥科会专家:体育并非仅仅为了竞技和金牌奥科会在广州召开,北京奥运进入冲刺阶段,广州街头的奥运气氛也越来越浓郁。昨天上午,广州天河某广场上举行的街头篮球赛吸引了不少市民踊跃参与。 曾强张明术摄
随着会期过半,来自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体育科学学者都十分珍惜奥科会上每一个讲座或报告的机会。特别是昨天有很多有意思的话题闯入了体育界,使专题报告讨论室场场“爆满”。
据悉,大会共邀请了32名世界体育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作为专题主持人,由他们分别组织该专题的若干知名专家发言,共同探讨该专题的理论与实践。其中,在这32名专题主持人中,有5名中国著名学者,当中有两位来自“东道主”广东省。他们是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李捷和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在昨天的奥科会上,分别从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告诉大家,体育,并非仅仅为了竞技,还有更多更丰富的内涵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过去‘把运动员当成一张白纸,教练可随便涂抹’式的训练学思维或训练方式将遭到淘汰。”昨日,作为本届奥科会专题主持席上首位亮相的广东体育科学专家,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李捷提出,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并非可以随意添加,而是应该根据运动员本身的自主适应控制进行调整。
“比如说,我们有时会感到累,那是否意味着你真的是‘中枢疲劳’呢?”李捷说,实际上是可以通过无创测试及数据分析来解释哪个运动员是肌体性的疲劳,还是比如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因素导致的成绩提不上去。
据了解,随着竞技体育的高速发展,教练不断给运动员加量、加码强压训练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并渐渐产生了负效应。“在我国大约有80%的运动员都受病患困扰,身体存在损伤,有的甚至退役后都落下了终身伤患,主要是过去的训练模式较为简单及机械。”李捷说,如今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一些课题,特别是关于脑生理训练控制、自组生物适应等方面所提出的理论体系,告诉我们“要想提高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并非教练想怎样就怎样,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还要评估运动员的在训练负荷下的个体自组适应性。“这一理论体系的提出,把我们对现代训练学的认知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不仅是我们省的自主知识产权,更使中国对训练学的认识领先于世界。”
据介绍,虽然目前国内的体育院校还没有开设神经生理、脑生理等课程,自组织生物适应的学习材料也较少,但广东较早就已经把省体育局局长杨迺军等人提出的“以强度为核心”的自组织生物适应机制融入了运动员的训练体系中;而国家队也把与这相关的训练学理论知识,投入到实际运动员训练中,实施了三年,成绩显著。
据李捷透露,等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自组织适应理论”将会集结成书,进行出版。“因为,我们期待这种以脑生理分析的科学训练方法能广泛应用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训练中,有效提高运动员自组织适应性及其成绩的同时,也希望减低运动员受损可能。从人本的角度出发,让体育事业发展得更好。”
一提到“体育”,很多人就想到了比赛、比起了金牌数。但在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体育与大都市形象研究》的报告中,则以广州市体育发展为蓝本指出,体育设施能够美化都市形象;群众体育可以提升都市居民体质、显示城市文化品位;竞技体育为城市带来荣誉、展示政府的开放、向上和清廉形象;而体育产业则可成为都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体育的这四个方面,都有助于提升都市形象。
“体育场馆属于典型的城市视觉形象。”刘江南介绍说,大型体育场馆往往是一个城市的“地标”。“比如,1987年建成的天河体育中心对提升广州城市形象做出的贡献最大,它不仅靓丽,关键还在于突破了广州2000多年的城建格局,划定了新的城市中轴线,为广州新一轮城市大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他举例说,近几年围绕2010年亚运会,广州进一步深化“南拓、北优、东进、西联9博体育最新、中调”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结合城市中心区、副中心、卫星城、小城镇建设,优化亚运场馆布局和整体功能。目前,全市有18000多个体育设施场馆,建成免费开放的全民健身路径1600多条和各类健身经营场所一大批,成为了城市景观的又一风景线。
刘江南在发言中说,群众体育在广州有深厚的基础,广州现有体育锻炼场所18000多处,但市民还是经常感到想运动却找不到场地,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可见一斑。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超过1.5万名,全市一般(广义)体育人口比例为58.82%,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广东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广州市民体质总评合格率为90.9%,合格率和优秀率分别高于全省3.9%和4.2%。
“广州还要进一步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力争在2010年亚运会举办前使一般体育人口比例达到60%。”
在广州举行的奥科会为来自各国的体育科研学者提供展示学术成果、交流研究心得的平台外,还让他们有机会“零距离”领略岭南文化。前昨两天,主办方组织有兴趣的学者忙里偷闲地走出会场,走走广州,逛逛深圳,在现代化建筑的背后寻找穗深风情。
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到天河北路一家酒店吃饭,开车过去只用了40分钟,这让自称为“中国通”的法兰克先生大为吃惊:“中国的大部分地方我都去过了,十年前还是个大学生的我来过广州。”而当时的广州给这位意大利人的印象,是“高楼不多,外表不靓,道路不宽,交通不畅”。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被彻底颠覆了:以内环、高架桥、大马路纵横组成的交通网络刷亮了法兰克的眼睛。“不过十几年时间,广州就经历了一场蜕变,她现代化的步伐令人惊叹!”
在这些体育工作者的眼中,广州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大都市,深圳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范本,无论是对前者2010年举办亚运会,还是后者即将要举办大运会,他们都充满信心。“这样的两个城市,这样的人民,一定能办得好!我们对中国充满信心!”
谢苗枫 孙晓素 郭珊 实习生 罗琼 通讯员 吴钰成 陈建族 摄影 王辉(作者:)更多新闻中心
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旗下媒体平台广播:FM 102.2电视:永嘉新闻综合频道报纸:今日永嘉网站:永嘉网微信公众号:中国永嘉、永嘉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