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区青光镇设立流动法庭便民服务站提供“一站式”服务北辰区青光镇针对邻里纠纷易发、种类多样、有效调处难,甚至引发“民转刑”案件等问题,积极对接北辰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面向基层、定纷止争的前沿作用,以青光法庭为主体,创新流动法庭一线工作法,设立便民工作站,以“无诉乡村”为目标,开展诉讼引导、立案审查、咨询解答、诉前调解等“一站式”便民服务,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化解,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
天津北方网讯:北辰区青光镇针对邻里纠纷易发、种类多样、有效调处难,甚至引发“民转刑”案件等问题,积极对接北辰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面向基层、定纷止争的前沿作用,以青光法庭为主体,创新流动法庭一线工作法,设立便民工作站,以“无诉乡村”为目标,开展诉讼引导、立案审查、咨询解答、诉前调解等“一站式”便民服务,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化解,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2022年,青光镇涉诉纠纷同比减少11.87%,案件调撤率达63.28%,同比上升13.40%,青光村等万村多年保持“零诉讼”“零信访”。
流动法庭将示范诉讼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既能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促进双方相互理解,为案件调解创造有利条件,又能加强法治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通过家门口开庭、居民旁听等形式,达到“审理一案,带动一片”的效果。
在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件中,原告是小区业主委员会,被告是该小区公建区域体育场馆经营者,业主委员会要求增加出行道路9博体育官方、拆除广场围栏。流动法庭在社区展开庭前调解,邀请范围扩大至居民代表,经过各方充分表达、凝聚共识,最终达成场馆经营者将部分区域委托业委会管理,用于拓宽出行道路的调解方案,处理结果赢得了在场群众的掌声。
聚焦防范化解辖区多发的邻里纠纷,青光镇创新工作方式、构筑调解阵地,建立品牌调解室,逐步探索形成邻里纠纷源头预防、就地化解的“青光实践”。
在一起相邻权纠纷中,原告两位委托代理人及二被告均年逾七旬,被告虽正常签收传票,但表示年事已高,拒绝到法院开庭。按照法律规定虽然可以缺席审理,但考虑到当事人年龄较大,双方矛盾较深,现场开庭既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面对面打开双方心结,也对社区类似纠纷化解具有借鉴意义,流动法庭最终设在社区阅览室,并邀请司法所、社区工作人员旁听,取得了良好的庭审效果。虽然该案以判决形式结案,但充分发挥了依法判决的示范作用,此后该小区类似案件实现“零诉讼”。
针对人口密度大、物业及相邻权纠纷相对集中以及农贸经济发展迅速引起商业纠纷多等特点,青光法庭积极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在以流动法庭为重要便民服务举措的基础上,又在村民超万人的韩家墅村、青光村和全市最大的保障房双青新家园片区分别设立便民工作站,开展诉讼引导、立案审查、咨询解答、诉前调解等“一站式”便民服务,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化解,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
“我们选派资深法官轮流进驻便民工作站,全面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和无诉乡村创建活动,把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努力实现案结事了。”青光法庭副庭长王伟轩向记者介绍,“2021年4月以来,青光法庭新收案件2027件,审结2025件,结案率99.9%,其中调解537件,撤诉767件,占案件总数的64%。”
今年4月下旬起,青光法庭便民工作站陆续接待了十余名本市某车料有限公司员工来访咨询。员工们称,公司因经营不善,从2022年起陆续拖欠工资40万余元。详细了解来访群众诉求后,青光法庭迅速安排专人与该公司负责人取得联系,询问公司经营状况及未及时支付工资的原因,了解到公司当前确实存在经营困难。法官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在便民工作站法官的主持下,部分员工与公司在诉前达成分期偿付协议,实现了纠纷源头化解。
在前期工作中,仍有15名员工表示不愿与公司进行诉前调解。依法受理这15起案件后,青光法庭开启纠纷化解绿色通道,多次与当事人沟通,疏导双方对立情绪。法官通过反复梳理案情,就工资数额及支付方式促成双方达成合意。最终,这15名员工成功与被告公司达成调解协议。
庭审结束后,针对诉讼中发现的劳动者维权能力较弱和小型民营企业风险防范存在漏洞等情况,法官坚持以案说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普法教育和风险提示工作。至此,通过分级化解、接力调解的方式,一场讨薪纠纷得以解决。(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