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也要为家长“减负”实施“双减”两年多来,各中小学校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笔者发现,当下不少家长仍与学校“对着干”,导致“双减”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因此,为了打通“双减”的“最后一公里”,笔者觉得,我们要在为师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家长“减负”。
首先,我们要减少考试、淡化成绩,并引导家长减少“内卷”。目前造成家长“内卷”的主要因素是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升学。比如某小学三年级有个甲孩子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分別考了80分和90分,而与他同桌的乙孩子分别考了85分和95分,那么,甲孩子的家长就嫉妒、眼红,就要逼迫自己的孩子通过多做题、多补习去赶超乙孩子。
又比如某初三学生目前的成绩只能读普高,而家长则非要他(她)考重点高中不可;再比如另一个初三学生目前的成绩只能考职高,而家长硬是要他(她)考普高,这样的强人所难,这样的苦苦逼迫,学生必然越学越吃力,越学越疲惫,越来越迷茫,越来越叛逆,越来越对抗,家长也越来越焦虑,亲子关系越来越恶化。
其实,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完全不同;比如有的学生成绩一般,不是特别拔尖,如果让其就读普通学校,反而能找到学习的感觉,能找到存在感,能找到自己的价值,这样越学越自信,越学越有积极性。
如果勉为其难要求他(她)去读名校,在那样的环境和氛围中,他(她)会发现自己与别人差距越来越大,成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慢慢地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就要自我封闭,以至放弃学业,甚至放弃人生。这不仅害了孩子,而且家长也很痛苦。
为了减少家长的担心、焦虑和内卷,学校一方面要引导教师“自我”,既要加快提高核心素养,又要积极实施分层教学,尤其要关注那些普通学生的学习,保障他们“不掉队”。
另一方面,我们要顶住压力,排除干扰,要求学科教师严格控制各学科每天的作业量和作业总量,并优化课后服务,注重个性化辅导,尽力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完成作业;还要按规定进行考试,不公布考试成绩,不搞成绩排名,并做好分数保密工作,为使他们快乐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此减少家长的担心、焦虑和“内卷”。
再一方面,我们要加快评价制度改革,而且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不断挖掘和放大他们的潜能,不断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比如挤出时间,搭建各种平台,让热爱读书的、写作的读起来、写出来,让热爱唱歌的放声歌唱,让擅长画画的大胆画出来,让钟情于打球的、跑步的放开去打、去跑,让喜欢程序设计的专心致志地干起来……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这样的多元发展,既能改变学习的单一性,又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内卷”。
其次,我们要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并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实施“双减”两年多了,为什么不少家长仍在逼迫孩子“双增”一一增加作业、增加补习?因为他们担心“双减”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和升学。
实际上,无论家长多么担心、多么焦虑、多么“内卷”,孩子不可能人人都考满分,个个都读重点;再说考分并非孩子学习的全部,也并非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因为无数事实早已证明,有些学生尽管是高考状元,但踏上社会以后,却没有获得出彩的人生;相反,有些学生在校时虽然考试成绩不好,虽然没有考上名校,但后来却发展得很好。这说明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变数,存在着各种可能。
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为这个社会更需要方方面面人才的支撑;换句话说9博体育APP,学生将来会从事不同的职业,而且大多数都会成为普通劳动者,会成为他(她)应该成为的那个人。
关键是我们要帮助家长转变思想观念,要竭力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不要再被分数和名校迷住双眼,不要再把孩子逼到考高分、考重点学校的“羊肠小道”上,而是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宽容并引导他们就读合适的学校,鼓励他们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具体说来,我们一方面要组织班主任家访,作为班主任,要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一起分析孩子的学习现状、一起探讨孩子的发展趋势,一起为孩子的成长扫清障碍。
另一方面,我们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或者办好家长学校,除了向家长汇报工作,更要把“减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清、讲透;同时,我们还要把其他教职工都发动起来,通过全员参与、全方位介入,使家长真正明白学校的良苦用心,争取达成共识。
再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家长开放日”、学校运动会以及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等,让他们亲眼看见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并认可他们都是可塑之才;比如让他们走进课堂,看一看孩子是怎么想、怎么问、怎么说、怎么画、怎么写、怎么唱、怎么做的,看一看孩子的手工作品,分享一下孩子在运动场上奔跑、跳跃包括劳动时的样子,聆听一下孩子在“窗外的声音”,看一看孩子在分数以外的“风景”。
这样,他们就会重新认识“减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会重新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不易,就会坚定支持学校的课改和“双减”。
当然,但凡听过的、看过的容易忘记,只有做过的才会记住。因此,为了增加家长对“减负”的理性认识,我们要创新管理,尽最大可能让他们参与和监督学校的“减负”工作,促使他们从课改的客体变成主体,从“减负”的“旁观者”变成“运动员”与“教练员”。
因为家长中不乏教育子女有方者,因为学生中也不乏成功者。如果我们借力打力,利用家长的力量帮助家长转变思想观念,利用家长的智慧助推家长“成长”,利用学生中的成功案例给家长带来启示和借鉴,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据此,我们一方面要邀请优秀家长谈教育子女的经验教训,且和大家一起评说当下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起碰撞思想,一起寻找问题的破解方法。
另一方面,我们要利用学生的成功案例帮助家长改变狭隘的家庭教育观,也即要利用原来学习成绩不好、后来很有出息的那些学生去颠覆他们的思想 ,去震撼他们的心灵。
同时,我们要立德树人,动员教师争做人师,争当有心人,也即要加强对学生的跟踪调查,要去发现、发掘以上这样的学生,既组织他们“现身说法”,又告诉家长应该做什么?用活生生的案例引导家长大胆给孩子放手,多给孩子闲暇时间和自由时空,多为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提供正能量。
另外,我们要建好家长和家校联系微信群,或者在校园网上开辟专栏,既让大家随时都能分享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又请他们多给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能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及时改进工作。
虽然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但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和优化家庭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再说家长的文化底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等毕竟有很大差异,而且他们的思想随时都会变化;换句话说,要使他们在思想上打上“减负”的烙印,要在行动上减少对孩子的过度管控,要给孩子大胆放手,要引导孩子自己培养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需要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和风细雨、耐心工作,需要我们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更需要我们身先士卒,用行动诠释担当,用温度和智慧去感化和打动他们,促使他们与我们“同频共振”,共同把课改和“减负”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