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9博体育(中国)·官方App Store!

优质环保原料

更环保更安全

施工保障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使用年限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86 0230 65588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9博体育(中国)·官方App Store

咨询热线:

+86 0230 65588

13985597802

清末老照片中的广州东较场 荔人行

发布时间:2024-08-08 02:42:28人气:

  清末老照片中的广州东较场 荔人行最近媒体报道,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将从今年5月1日起,用一年时间完成升级改造,以满足"十五运会"的需要。这个体育场俗称"东较场"、"省体"(以下统称"东较场"),对我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较大影响,也见证了20世纪后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本文选取清末部分老照片来解读相关情况,让大家重温历史,同时一睹东较场的往昔风采。

  新中国建立前,东较场曾多次更名,先后使用过阅武堂、演武场、东较场、广东省运动场、广东省公共运动场、广东省立体育场、中正体育场等名称,1950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体育场正式命名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详情网上可查,不赘)。

  远在唐代时,东较场就是守军习武、阅兵和武试的地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体育场,被誉为"岭南体育文化的活化石”。

  从1906年1月至1947年6月,广东省共举办过15次运动会,其中有9次在东较场举办。东较场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广东近现代体育运动发源地。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10日至11日,经南武学堂校长何剑吴、岭南学堂教习钟荣光等社会名流倡议,两广学务处发起并主持的广东省大运动会在东较场举行,这是广东省第一次运动会,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按照奥林匹克竞赛规则举办的大型运动会,比首届全国运动会早了4年。本次运动会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在广东乃至全国萌芽。

  此次运动会的比赛场地设置参照第一届夏季奥运会 (1896年雅典奥运会)运动场的式样,在场地中心用石灰划出一条长约300米的椭圆形跑道,然后用白绸布料将场地分隔和装饰,场内设有跳高、跳远两个沙坑,司令台(主席台)是用竹竿搭起的竹棚,非常简陋。比赛项目有跑步、负重竞走、二人三足走、徒手跳高、徒手跳远、持竿跳高等,参赛学校有岭南学堂、南武学堂、时敏学堂等47所学校,参赛人数逾万,结果岭南学堂获得团体总分冠军,南武学堂和随宦学堂分获亚军、季军。

  成立后,西方近代体育已成为广东体育的主流,时任广东省省长的朱庆澜为改善国民体质,大力推广公众体育,呼吁兴建公共运动场,遂于1916年12月进京请示大总统黎元洪,拟将东较场开辟为永久性公共运动场,1917年2月黎元洪批复同意,并让朱庆澜着手筹款修筑。然而9博体育官方,由于东较场地块属于清朝旗产,而朱庆澜又于1917年离开了广东,运动场工程搁浅。之后,东较场一度计划辟为广州第二公园,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才真正开辟为运动场。

  1922年,时任广州市市政厅长的孙科为筹集军饷,将东较场划分成多个区块分别拍卖。此后,公共运动场的选址便没有了着落,连省运动会也没有了固定的举办场地,只能借用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的运动场作会场。

  1932年,广东省政府拨款把东较场原来不规则的场地建成广东公共体育场,场内建有标准田径场(含8条400米煤渣跑道,一个大型足球场,还有跳高沙池、跳远沙池、投掷区),西面建有钢筋混凝土看台,可坐观众数千人,南北两端各有一个篮球场,形成了比较合乎标准的大型体育场。1932年10月20日,耗时20多年终于建成的体育场投入使用,时称"广东省公共运动场”,后更名为“广东省立体育场”。

  1933年5月10日至17日,广东省第十二次运动会在东较场举行,这次运动会盛况空前,设有田径、全能、足球、篮球等比赛项目,共有11人打破8项全国纪录、13人打破8项省纪录。

  1935年5月4日至13日,广东省第十三次运动会在东较场举行,本次运动会共打破省运会记录20余项,获得女子200米接力赛冠军的国立中山大学队打破了该项目的全国纪录(本次大会中惟一被打破的全国纪录)。

  在时期尤其是上世纪20年代,作为当时广州最大的"广场",东较场还一度成为世界瞩目的活动场地。

  1924年7月18日,受聘担任大本营高等军事顾问的巴富罗夫(又译巴甫洛夫,中国名字为高和罗夫)在与另外几位苏联顾问赴东莞石龙前线查勘时,不慎失足落水身亡,7月23日上午10时,中央及广州国民政府在东较场为巴富罗夫举行追悼大会,陆海军大元帅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顾问代表鲍罗廷和党政军要员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谭延闿、许崇智等,以及中央、省、市各机关长与代表、工会、军队、等各界人士一万多人出席追悼大会。11时,追悼会开始,孙中山担任主祭,文官脱帽行三鞠躬礼,武官行撇刀礼,士兵举枪,外交部长伍朝枢代孙中山宣读祭文,11时半祭毕出殡。

  孙中山出席巴富罗夫追悼大会(从左至右为大元帅府军政部长程潜、广州市公安局长吴铁城、孙中山的加拿大籍保镖马坤、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孙中山的贴身侍卫邓彦华)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4月12日,香港工人、黄埔军校部分师生和广州的农民、学生以及其他群众共20余万人齐集东较场,举行孙中山追悼大会,会场内搭起了一座大牌楼,牌楼上用电灯砌结"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9个大字,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挽孙中山遗像到场,正在广州参与筹备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出席了大会并发表悼念演讲,呼吁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完成国民事业。时评称此次大会是“全国空前之追悼大会"。

  1925年6月,省港大开始,邓中夏、陈延年、苏兆征、张太雷、鲍罗廷等经常到东较场进行宣传演讲。

  1925年6月23日上午11时,各界群众10万余人(包括省港澳各团体、省内国立市公私立学校、商界各团体、农民团体及黄埔学生军、粤军、湘军、警卫军等)在东较场举行集会,追悼上海"五卅惨案"中的死难同胞,声讨和帝国主义暴行,提出收回租界、海关和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等要求,黄埔军校部主任周恩来也率黄埔军校队伍赴会。

  会场分为三部分:工农界会场由谭平山主持;学商界会场由伍朝枢、邹鲁主持;军界会场由汪精卫主持。会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胡汉民宣读决议案,中央党部代表廖仲恺、广州特别市代表孙科、商界协会代表甘乃光分别发表演讲,国民政府总顾问鲍罗廷、广东区委陈延年也分别作讲线时大会结束,接着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队伍按照工、农、商、学、兵的次序从东较场出发,队伍到达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时,遭到帝国主义军队枪炮射击,导致"沙基惨案"发生(详情网上可查,不赘)。

  1926年夏,国共合作的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1926年7月9日,国民军北伐誓师大会在东较场举行,党政军负责人、省港工人、黄埔军校师生、粤军各部及广东各界群众代表共5万多人参加了大会。

  当时东较场门头上扎着高耸云霄的彩色牌楼,上面挂满了各色旗帜和鲜花鲜叶,"光辉夺目,极为壮丽”(上海《日报》报道语),牌楼两边分出二门,右门供军政界人士出入,左门供社会各界人士出入,大门两旁挂满写有标语的蓝白布,如“军阀”、“北伐是全民的过程”、“建设全国统一的国民政府”等等。东较场东北角正中有竹子搭成的一个彩色大礼台(主席台),台前是用鲜花鲜叶缀成的嵌有"我武维扬”四个大字的横匾,台顶悬着党旗国旗,四角彩旗飘扬:礼台正中悬挂着总理遗像,遗像左边贴着孙中山的遗嘱,右边贴着国民军总司令蒋介石的誓师词,四周贴满"团结的精神、统一的意志、集中的组织,是帝国主义的唯一要求”、北伐不成功,是总理学生遗憾〞等标语;礼台左侧设有音乐台,中间是一个演说高台,场中竖了一杆由农工商合会赠送的大绣旗,旗帜为大红绸质地,四周丝线镶边,旗尖用纯钢铜镶嵌,旗帜上绣着"为民血战"4个大字。

  尽管当天骄阳似火,热浪逼人,但是参加大会的军民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上午8时50分,蒋介石率同其他官员乘汽车抵达东较场,接着各路军队全副武装鱼贯入场,受检阅和担任警备的大约有6个团的兵力,大会警卫司令是广州警备司令部司令钱大钧,司礼官为国民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张治中。上午9时正,飞机盘旋在东较场上空撒标语祝词,10时正大会正式开始,蒋介石先对台上的国旗、党旗行三鞠躬礼,然后与全体到场观礼群众一起对总理遗像行三鞠躬礼,国民政府代理主席谭延闿代表政府、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代表中央党部分别向蒋介石授印、授旗,蒋介石宣誓就任北伐军总司令并发表演说,国民军总部主任邓演达担任粤语翻译,接着举行声势浩大的阅兵,北伐军总参谋长李济深担任检阅总指挥。会后,北伐军正式从广州出师北伐,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遂由此揭开序幕(关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网上可查,不赘)。

  当时上海《日报》报道形容北伐誓师大会是“旌旗蔽日,金鼓喧天⋯⋯民众秩序整齐,礼容甚盛,为以来绝无仅有之盛典”;1932年7月9日《华北日报》刊登了《我们怎样纪念七九?》一文,将“七九”北伐誓师纪念同1895年广州起义纪念和1911年辛亥纪念并称为“最值得我们纪念”的三个纪念日;广州东较场作为“北伐誓师大会会场遗址”,入选了国家文物局编纂、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

  现在,每当行经东较场时,我总有穿越感和自豪感一一无论是从中国体育史还是史来看,东较场就如"发动机"、"播种机"和"留声机",衷心祝愿它永葆青春、恒耀羊城!

推荐资讯